由于见到林休写了第二首歌,王蔚荣肯定他之前的想法,这年轻人基本功很扎实,市场嗅觉也很敏锐。
在与林休的交流中,王蔚荣觉得他们俩的观念很一致,因此兴致颇高,一直拉着林休讲这讲那。
幸好林休上辈子真是音乐相关专业的,对于各种问题都还能回答得上来,倒是没有露怯。
结果王蔚荣一番交流下来,更满意了。
在他看来,这等于是一个把学院派的理论知识,跟天赋灵感完美结合的天才啊。
所以拉着林休就不肯走。
导致林休下午才回到学校,感觉时间不太富裕,于是稍微对付了点东西后,准备自己录制一段小样,给尚大文发了过去。
至于歌曲,经过一番考虑,林休选择了《后来》这首歌。
连心怡这位歌手,林休也听过对方的一些作品,她的声音比较温婉柔和,《后来》这首歌比较适合。
几次尝试后,林休终于录好了小样,自己听了一遍,不由点了点头,还算比较满意。
他评价的话,自己这水平介于普通人跟职业歌手之间吧。
相比普通人,他的音准要更好,几乎很少有走音的地方。
但音色比较普通,重点是比起职业歌手,技巧性不足。
技巧这个东西应该说,是普通人和职业歌手最大的区别。
普通人哪怕音准唱得没问题,你感觉他每个字都在调上,说不出哪里有问题,但就是会觉得,职业歌手唱的就是要更好听一些。
那是因为职业歌手,不管是有意设计,还是养成了习惯,在演唱的时候总是会把一些演唱技巧带入进去。
比如有的人咬字会一顿一顿的,而有的人会每个字连贯在一起,还有的人喜欢在每句词后面加上一点微乎其微的转音。
这些如果没有人指出来,行外人可能半天也想不明白,明明两个人都唱的一样的,也没走调,也没改编曲,为什么就是听上去不一样。
林休现在就没有太多所谓的演唱技巧。
不过无所谓,他也没打算当歌手,稍微能唱两句,方便创作以及跟歌手交流就行。
把小样通过邮件发给尚大文之后,林休心想尚大文现在恐怕已经下班,而且从今天去虹星看到的情况,估计对方的现在邮箱已经被塞爆了。
于是给尚大文发了条消息:“尚总监,我发了份歌曲小样给你,有空请留意一下,谢谢。”
尚大文接到消息的时候,人正在和庞新堂的饭局上。
他是来买歌的,但是交流稍微有点不太愉快。
在暗示了是要买下署名权之后,庞新堂假装一副十分不好办的样子,说自己堂堂金牌作曲人,不会轻易将自己的作品转让给他人。
实则就是想多要钱,毕竟他又不是没干过这种事。
樊成的一些歌就是他的手笔。
“庞老师,两百万已经够多了,我连歌都还没看到,就出这个价,那是相信庞老师的实力。大家都是老朋友了,就通融一下嘛。”
这个价钱确实已经够高了,正常金牌作曲人的歌一百万怎么也能买到了。
这两百万,除了买署名权,更多的是封口费。
庞新堂小抿了口酒,悠哉悠哉道:“尚总,我说了,这不是钱的问题,是原则问题。我的原则不是那么轻易就会改变的。”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