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母潘氏拿起那枚铜板,问道:“老学啊,奶奶考考你算术怎么样?”
“没有问题。”戴昌遇自信地点点头,他算数还是很厉害的,尤其是心算这方面。
“一两黄金有多重?”潘氏问。
“一两黄金是十钱,等于十两白银,可以兑换十贯铜钱。”戴昌遇应道。
“那一两银子值多少铜钱?”潘氏绕着弯说。
“一贯或者说一吊啊。道历皇帝初年,一两银子换钱一吊,也就是一千文。到了道历二十年,一两银子可以换到铜钱一千六七百文了。”戴昌遇不假思索地回答。
“一两银子可以买多少粮食啊?”潘氏再问。
“老师说清和帝国的粮价各地不一样,就以荆南郡宝成府为准,以谷子、高粱、玉米三种粮食计算,平均每仓石计一两银子。”戴昌遇扳着手指头算了一下,“一石等于一百所以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百斤大米斤(古代实行十六两制,一斤为十六两)。”
“嗯,没错。老学,奶奶再考你一个复杂点的,如果一斤猪肉是三文四厘一毫,三斤猪肉得多少文钱?”
“十文二厘三毫。”祖母一说完,戴昌遇就算出了结果。
“对。你能够算数,而且速度快,奶奶就放心了。”潘氏笑眯眯地说,“至少去做买卖,你不会被别人钻空子了。”
“奶奶,我虽然大字不识几个,但一般人心算是很难算计过我的。”戴昌遇握紧了小拳头,心花怒放。
“老学,做大买卖得和他人写合同的,你胸无点墨,咋办?”潘氏突然想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。
戴昌遇:” 不是有天元老弟吗?”
潘氏:” 要是他不在你身边呢?”
“这个……以后再说吧,到时我自有办法的。”戴昌遇挠挠头。
“求人不如求己。你去了你姑父家里学武艺,空闲的时候要下点功夫多识字,肚子里墨水多,总有用得着的地方。”潘氏将那枚铜钱放回了昌遇的手中,“一个月一个正劳动力只能赚到两吊到三吊铜子,这年头有力气饿不死的。如果想赚大钱,就得有点真才实学。”
“奶奶,孙儿记住了。”戴昌遇低着头,拥抱了一下了祖母,“明天我娘送我去姑父家,您在家里要保重哦。我会常回来看您的。”
“老学,塘尾冲离我们不是很远,你要是想奶奶了,回来便是。”潘氏给昌遇整了整衣裳。
“嗯。奶奶、娘,我去睡觉了啊,明天得早起,去姑父家里蹭早饭。”戴昌遇吐吐舌头,准备回房去歇息了。
“娘,我们总不可能空着手进朱家大院,总得拿点什么东西去才行,拿什么好呢?”刘氏对婆婆潘氏道。
“也是哦。我们炕上不是还有两只刚刚烘干了的野兔子吗?”潘氏应道。
“奶奶,您不说兔子的事,我差点忘了下午我在后龙山上放了几个套,说不定这个时候有兔子已经被套住了。”昌遇又返了回来对母亲说,“我现在就想去看看。”
“天色已晚,上山不安全。”潘氏摇摇头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