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 收下毓璋,会见白里索(1/2)
280㎜攻城炮,也是高卢鸡国施耐德公司研发出来的。
他的研制背景,是在日俄战争中俄军遭到日军280毫米克虏伯重炮的打击,这些火炮甚至左右了战局的发展。
受此打击的俄军也决定发展重炮,他们与高卢鸡国施耐德公司接洽,希望能研制一种射程在6000米的新式11英寸(279.4毫米)口径攻城榴弹炮。
这就是后来的施耐德M1914 280毫米攻城重炮。
施耐德在1912年向俄军展示了原型炮,火炮轻松轰击了测试用的防御工事。
尽管穿甲弹无法有效击穿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,但是大口径榴弹巨大的爆炸力仍然非常可观,总体上达到了设计预期。
设计师曾打算标准的280毫米口径,后来放弃了这一想法,改为使用俄制口279.4毫米,不过人们仍然称呼它为280毫米攻城炮。
280㎜的攻城炮整套火炮重16吨,需要12名士兵操作。
火炮在1914年设计定型,但第一门火炮实际上在1915年才交付。
法军自己也觉得这款火炮很好,经过反复纠结还是购买了一百多门。
而这款攻城炮在凡尔登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一战期间俄军总共获得26门火炮,法军获得126门。
这么说吧,华夏军队要是有120门这种280㎜攻城炮,小鬼子?估计得把小字和子字都去掉,只剩下一个鬼了。
“既然有这个机会,团长就去吧。”
蒋方震是日耳曼军队进修过的,自然知道火炮口径越大越好。
在德军,师一级的火炮都是105㎜,而高卢鸡还是75㎜,这是要吃大亏的。
至于说华夏北洋军?75㎜的火炮都做不到每个步兵师一个54门75㎜的山炮团。
更别提105㎜了。
他没有说,就是你获得了这款生产技术又能怎么样?
毕竟袁克文的父亲是袁大头,而袁大头已经掌握民国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