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三 小青工临危救场展技艺(1/2)
东北,H市。
1992年,八月,酷暑。
气温这几天已经达到了34℃,这在这所东北城市是十分罕见的。
动力厂冷作分厂焊接工段,地上摆着一根5米长的阶梯轴,旁边是20个一模一样的试件。
动力厂负责生产的副厂长杨德刚皱着眉看着试件久久不语,他的身后站着冷作分厂的生产厂长靳北、技术厂长、工艺处长、生产室和技术室的主任及工程师们、工段段长,以及动力厂首屈一指的焊接高级技师苏福华等一众焊接工人。
眼下的任务是,把截成两段的大轴重新焊到一起。
要求是两段轴的轴心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,允许的偏差非常非常小,否则就会有巨大的噪音和振动,甚至发生危险。
此时,最后一个试焊的焊工江鹏已经完成操作。他摘下电焊帽和电焊手套,淋漓的汗水糊满了整张脸。
他拉开电焊服的拉链,来不及脱掉,先拉起里面的背心,使劲儿擦了擦脸,以防汗水流进眼睛里。
“检查一下吧,看看行不行。”杨副厂长对江鹏道了声辛苦,方才对检验处的人说道。
检验员立刻上前进行检测,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他手里的焊接检验尺。
几分钟后,检验员遗憾地说:“杨厂长,江师傅超差了20道。”
道是工程上常用的精确测量尺寸的单位,1道等于0.01毫米。北方机械工人将其称为道,南方工人则称为丝。
对于直径接近半米的焊件,这个焊接精度已经非常高了。
但是对于一个几乎没有机加工余量的工件来讲,这个精度依然不够。
车间里顿时哀声一片。
江鹏气恼地抓起电焊手套重重摔在地上,气恼地说:“工艺处真会给我们工人出难题,这谁能焊上啊?你们自己瞅瞅,这么粗的轴,没有余量,怎么可能焊得上,即使焊上了,5米长的大轴又该怎么退火,还不是要变形。工艺处的人是不是脑子有病?”
不怪江鹏急眼,冷作分厂所有的技师们全都试过了,有错边的,有超差的。
江鹏是完成度最高、惟一焊到最后一道焊缝的人,但还是超差了。
杨德刚把头转向工艺处处长,问道:“这个精度不能修改吗?现在只差20道了。”
工艺处处长摇摇头,无奈地解释道:“这是我们工艺处会同分厂所有焊接和机加工程师制定的方案,苏师傅当时也在场,他并没有反对。”
江鹏一听苏师傅也参与了,立马闭嘴不吱声了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