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虽然多了一个猪头、一笼肥肠。
但苏芸和苏兰兰已经卖了十几天的卤肉了,虽然不至于让整个县里的人都知道“苏记卤肉”——这是苏芸给自家卤肉起的名字,还特地弄了个大红的招牌挂在三轮车上,让人远远的一眼就能看见。
沿街叫卖时,也都是叫卖的:“又香又开胃的苏记卤肉啰——走过路过不要过错啰——”
务必要让买主们和潜在买主们以后只要一说到卤肉,立刻就只能想到“苏记”的。
要不是现在还不兴注册商标这些,苏芸还打算给自家的“苏记卤肉”注册个独家商标,以后肯定有百利而无一害。
姐妹俩这么短的时间内,是还不足以闻名全县,但她们也已培养起了一群固定的买主,她们经常走的几条路线周围的居民们,也都已是她们的潜在买主。
只是多一个猪头、一笼肥肠而已,根本不费劲就给她们消化了。
这样她们加上卖冰棍赚的钱,每天的利润基本都能达到三十块了。
苏芸和苏兰兰有多高兴,可想而知。
但她们高兴,必然就有人不高兴,比如她们的竞争对手——罗记香肉。
罗记香肉一听名字,就知道对方多半是从苏芸她们的“苏记卤肉”得来的灵感。
事实也的确如此,苏记生意每天都那么好,一个月下来,怕是得赚好几大百,要不了一年,就要成万元户了吧?
时间一长,自然有人眼红。
加上苏芸还送卤水,相当于根本没隐瞒自家的秘方,一百个买主里,多少总会有那么几个起心既然她们能行,我们怎么就不行了?这几个人里,又怎么可能没有一两个终于还是忍不住,付诸于了实际行动的?
罗记香肉就是如此了。
拿了苏芸的卤水回去尝过后,也很快配出了卤水汤底来,再卤了肉一尝,自家觉得并没比苏记的味道差多少,便自以为掌握了精髓。
然后,“罗记香肉”就诞生了。
并且三轮车比苏芸的还大、还气派,卤肉的品种也比苏芸的更多,除了猪头肥肠猪蹄猪尾巴这些,还有卤鸡卤鸭子,摆明了要大干一场。
可惜他们觉得自家的味道并没有比苏芸的差多少,买主们却不这样觉得。
基本都是尝过他们家的后,就摇头走了,仍买苏记的去了。
何况愿意尝他们家的都是少数,人苏记的又好吃又干净,老板还漂亮实诚,干嘛要买别家的,不知道买生不如买熟呢?
其结果就是,才几天下来,罗记香肉已经亏了一二百块了,自家还顿顿都只能吃馊了臭了的肉,毕竟家里的冰箱是真装不下,送亲朋送多了,又实在肉痛。
还不连买三轮车、学着苏芸做玻璃橱窗和招牌的钱,不连大夏天从早忙到晚差点儿都要中暑了的辛苦。
这天远远的见苏芸和苏兰兰又是生意兴隆,忙都忙不过来,罗记香肉的两口子加自家老娘终于都再忍不住爆发了。
当时苏芸正给人称肉,苏兰兰则正笑着跟其他买主说话,“……我妹妹一开始是打算卤了素菜卖的,后来一想,大家都不容易,所以不卤素菜了,改送大家卤水。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,我们的生意也才能长久不是?”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