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最喜欢舅公了(1/2)
所以当初设立五军都督府,朱元璋的意图就在于牵制兵部。
确保皇帝对军队的绝对掌控权。
然而蓝玉是怎么做的。
在他麾下,谁升官谁贬职全靠他蓝玉一句话说了算。
当真成了五军中的土“皇帝”。
更有后来,因他平定北元的功劳,朱元璋要给他封一个太子太傅。
他还不高兴,觉得以自己的功劳和才干凭什么不能做太师。
要知道,“开国文臣之首”、散文“一代之宗”的宋濂才被封了一个太子太傅!
明朝的官员等级是九品十八级,以正一品官的地位最高。
但是正一品的数量有限,只有八个职务。
其中还有五个职务是“设而不授”。
也就是说正一品的官实际上只有三个。
也就是太师、太傅、太保——被称为“三公”。
虽然都是正一品官,但太师的地位最为尊贵。
纵观明朝历史,被封为太师的只有十人,而且基本都是死后追封。
等于给往生的功臣一份体面。
可想而知,蓝玉不满足地想要太师的官职,他口气是有多大!
这不就把朱元璋气够呛。
本来要给他封王的。
一气之下的朱元璋不仅将给他的封诰从“梁国公”改成了“凉国公”。
还直接在“世券”上刻上蓝玉的种种言行过失,望他好自为之。
明朝的侯爵制度分为“诰”和“世券”两种不同的封赐方式。
“诰”是赐予这个封号,但是不能够承袭,只代表皇帝对这一个人的褒奖。
“世券”才是能够代代相传的爵位。
例如黔国公这个封号,就曾追封于开国将领安陆侯吴复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