瑶光围观了一会儿的修水泥地,便就转移了注意力,还是重新的将所有注意力,回到了朱厚照身边。
那边的修水泥路,实在是过于的顺利,倒是没有了什么好看的,也没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原本弘治帝朱佑樘因为要给朱厚照,挑选适龄的大臣家中的孩子作为陪读,因为修水泥路商量章程,而耽误了一两日。不过到现在也已经选定了,入宫陪读的人选,列出名单来了。
其实这入宫陪读的名单,也有这些文臣的不少的小心思。他们心知这太子殿下是想让人陪着练武,那选取的大多会是武将中的子弟。
可他们本就瞧不上这些武夫,平日里也在不少的打压这些武官,哪里肯会让这些武官的家中子弟,如此的靠近太子殿下,以后进入政治核心。
他们尽管自家家中孩子都是学的四书五经,这是标准的文人培养下来的孩子,但还是让这些孩子中挑选了些适龄的,入宫陪太子殿下学文习武。
反正....这太子殿下也是该出阁读书了。便就再多上些陪读的孩子一起入宫,也不是什么事情。
他们比起选那些武夫家的孩子,是更愿意选他们自家这些文文静静,爱好读书学文的孩子,他们觉得这些孩子,才是更加的适合与太子殿下一起陪读的。
于是在入选的十个陪读里边,六个都是文臣家的子弟,只有四个是武将家的孩子。
这也是让瑶光哭笑不得,她其实更想的是都入选的是武将家的孩子。在这个时候由于堡宗朱祁镇,御驾出征反被瓦拉抓住,这也让大明的武将功勋,都因此葬送了一批,便就连朝中武将也就都慢慢势弱了下来。
现在就更是文官的天下,同品阶的文官武官。因为那武将更不容易的培养,那葬送了之后,便就很难再培养出一批新晋武官来了,而文官便就如那春日的韭菜,割去了一茬又来了一茬。
文官能够很快的培养出来,也就让这些文官在土木堡之后,很快的把持住了朝政,从土木堡之时发展到如今,便就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。
同品阶的武官,甚至还要比那些文官给低上一头。
其实本应该有宋朝时候重文轻武的教训,大明应该要是一个武力充沛的皇朝,在太祖太宗朱元璋朱棣时期,确实可以说得上是武力充沛,
可这一路越往后边走去,特别是经过了朱祁镇,这御驾亲征仓皇失利以后,便就彻底的成了以文御武了。
这样其实是不好,虽说大明也有不少文官的武功都很不错,就如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于谦,以及后面虽是文官却文武双全的王守仁。亦或者是明朝末年,那些不愿投降于清兵,而奋勇杀敌的个别文官...
但那也只是这大明朝文官中的个例,绝大部分的文官,并不像这些爱国爱民的于谦、王守仁这般。他们大多都是更加注重利益,并无任何国家家国情谊,只想着争权夺利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