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大清把四合院的来历说给了何雨柱,关于四合院,以前院子里的人都说不清楚。何大清呢也是听他爹说的,记得也不是很清楚了,只知道是大清朝的一个大官,后来家道中落,开始卖房子了。
这个四合院呢,其实是三路五进的格局,原本在四合院西边还有两个一样的院子,最西边的挨着有一条胡同,五进的院子就重新开门变成了五个独立的院子。卖这五个院子的时候,何雨柱他爷爷还年轻呢。
等到民国北洋时期,何大清他爹伺候达官贵人有钱了,大清朝那位却在四九城呆不下去了。为啥呆不下去了,因为修路要把后罩房给拆了,凭借着在大清朝做过官,虽然民国了,还有一些关系,要了一大笔钱后罩房拆了,也被有心人惦记上了,于是决定举家去津门。就把中间的那个院子和何雨柱他们这个一起卖了。不过卖以前已经是五进变四进了,中间那个被整体买走了。原来何雨柱家西边是和中间那个院子通着的,去后院也是从中间那个院子走的。因为中间整体卖了,这个墙也就要堵上,后院要有出路,何家因为连东边的院子一起买了,就不想从东边给后院留出路,于是就把东厢房补偿给何家一间。何雨柱他爷爷本想在东边的园子里重新盖房子,奈何时局动荡不安。等何大清结婚有了何雨柱的时候,何雨柱的爷爷奶奶也先后去世了。看病花了不少钱,最后还是人财两空。
等到小东洋占据四九城的时候,自家的独门独院没有保住,被强逼的卖了。
四合院这边不少人躲避战乱跑了,西边那家跑了,后院原来的住户也跑了,两个院子里的房子就到了伪政权一位人物的手里,后院呢聋老太太一家子就住了进来。何大清这时呢,主家换来换去的,还是靠做家厨过日子。这期间呢也伺候过伪政权那位。
等到抗战胜利了,伪政权那位跑到南京去了,后院也就剩下老太太了。国民政府接收敌伪资产,房子后来就到了轧钢厂手里。轧钢厂呢是股份制,其中的手笔就不清楚了。这时候四合院的人基本上都是轧钢厂的了。只不过有的搬来,有的搬走。
这时候何雨柱已经多少记得了。
“那地契呢?”
“在咱家房梁上呢。”
“我重修房子了。”何雨柱急忙说。
“你把顶棚拆了?”何大清急忙问。
“那倒没有,就是把正房隔开了。”
“没有就好,撕开顶棚的纸,东边那个三架梁上,能摸到,靠后墙那个地儿。”
“房契和地契登记过了吗?”
“不登记怎么行,过去的房契可是只有卖家和中人的姓名,买家可是不写名字的。”
“啊,那现在呢?”
“房契是我的名字,地契是我一个把兄弟的。”
“完了把房契改成雨水的,地契给我吧。”何雨柱说。
“怎么能给雨水呢?都给你。”
“我不行了,我上班的时候已经填表了,无房。将来单位给房子。”
“那我问问吧,看能不能改。不过不改不行吗?”
“那你回四九城住啊。”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