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一大早,李林就被嘈杂声惊醒。
“醒了啊,来吃饭吧。” 因为现在是农忙时节,所以才能一天三顿,平时就说一天两顿。
(农忙时间是五六月份和十月份,这时候还没开始考中专,不过也快了)
但就算是一天三顿,也是两顿稀的一顿干的,一天就中午一顿干饭,早晚饭都是稀饭。
吃完饭,父母让李林去看一下爷爷奶奶,昨天李林晕倒在地里,老两口还不知道,但迟早会知道的。
为避免老两口专门跑一趟,家里还是决定让已经休息好了的李林去看一下老人。
这个时代都提倡多子多福,家家户户都希望子孙满堂,就像李林家里,就有四个孩子,除了大哥李海,李林自己和小妹李兰外,还有一个大姐李梅。
李梅比李海还大一岁,是李文和刘小春的第一个孩子,不过现在已经嫁出去了。
而爷爷奶奶也有好几个孩子。除去夭折的孩子外,现在还剩下老二,也就是李林的父亲李文,老三李武,就是给李林送鸡蛋的二叔,老五李全现在在当兵。
老大李霞和老四李青,是女孩,都已经嫁人了。其实还有个三姑,只不过早年间夭折了,没有大名,只有小名三丫。
这个年代的小孩子,小名基本一样,叫一声大丫二丫,全村的小女孩都要回头。至于男孩子就更简单了,好听点的叫大娃二娃,难听点的叫狗蛋黑球。
这是因为这个年代孩子夭折率太高了,叫贱名人们相信好养活一点。
另一个原因就是,大家都没文化,也不会起名字,都是找读过书的人起的。
为了节省,只能在孩子大点之后起正式的名字,小时候都叫小名。
因为小娃娃们的小名都一样,所以大人找孩子时都是叫“铁柱家的狗蛋”“李海家的二丫头”这么叫。
至于有些人认为年代文最应该出现的名字建国、爱军、建军之类的名字,仔细想一想就知道现在还不到时候。只有五十年代后出生的才会叫这些名字,等他们长大都已经六十年代了。
李林走出家门,看着拿着农具来来往往的人们,脸上的笑容也不自觉的收了起来。
正是农忙季节,村民都来去匆匆的,而且大都拿着锄头等农具,还有一些孩子则背着背篓往村外走去,应该是去外面拔野菜去了。
看着身体消瘦、面色蜡黄的孩子们,李林的心情沉重了许多。
虽然这些村民相比后世的百姓,生活条件差了许多,也累了许多,但是李文能从他们的眼睛中看出他们的斗志与希望。
李林前世经济已经发展起来,即便出身农村,也没经历过饿肚子。
都说这个年代的人们虽然生活艰苦,每日劳作,但这个时期的人们精神饱满,斗志昂扬,对生活充满向往,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