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—52 弃婴三代(1/2)
现在不比往年,毕竟都已经是新世纪了,弃婴还是比较少见的。不像八九十年代,一到集市都能碰到好几个丢在肉摊边上的婴儿。
用纸箱装或者用旧衣服垫着,扔案板上“嗯啊”大哭,至于为什么非得扔肉摊子上,或许是认为能买的起肉的条件总归要好一些罢。
摊点上的老板正常做生意,也算是见怪不怪,然后旁边围着一大群人大声指责,就是没人领走。
开玩笑!那时候多难啊!自家的都养不过来呢!
谁家要能混个温饱那都是过得相当不错的!又有谁平白去捡个小孩子的?那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?
当然,事无绝对也有例外!李文冬的妻子叶小丽不也是捡来的?还是在七十年代末,那时候穷吧、难吧?还不是照样带回家。
再往上数几轮,他曾祖父那个时候也就是战争年代,那会儿多苦,他奶奶不就是捡来做童养媳的。
也不能说捡,按他爷爷的说法是买来的,豪富之家嘛,买个把人有难度吗?可奶奶执意说是捡的,哎!奶奶心中有怨念啊!
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那一代人,生在新中国,长在红旗下,虽没有经历硝烟战火,但他们却没有真正享受过生活。
当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,我国的生活水平处在极为低劣的状态。
前面提到过,W省的一些农村地理环境差农田稀少,加上遭受自然灾害,生活上得不到保障,便一路乞讨流落他乡。
李文冬所在的J县是G省南边的小县城,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。
奶奶见到当时年幼的张桂芬也就是他的母亲面黄肌瘦晕倒在家门口,便心生慈爱收留在家。
与那些乞讨的同乡施舍干粮后询问得知,张桂芬父母早已在饥荒中饿死在家乡,家中也没有兄弟姐妹,带他出来的是他的大伯一家人和一个小叔。
看到身世可怜的张桂芬又念及自己,奶奶不由悲从中来,抱着她大哭不已。后来便留她在李家成了李文冬的母亲,算是二代童养媳。
找到她的大伯与小叔也同样把他们留在李家村,由当时身为李家村村长、李文冬的爷爷做主给了两间房,并分了田地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