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pter 61(1/2)
凌晨四点的上海,灯火通明的ICU外,这里依旧挤满了人群,虽然护士告诉过这些家属,不用都等在这里,有情况的话,她们会用电话提前联系病人家属的,可依旧没有人离开。
ICU病房外面只有五排冰凉的铁制座椅,椅子下面被家属们堆满了缸碗瓢盆,还有医院外面买的类似瑜伽垫的海绵垫子,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,随意的在冰冷的理石地面上一铺,和衣而卧就是一宿。
护士长从来不会驱赶他们这些家属,有的时候科室里会烧好热水,小美为他们倒上一杯,亲切的和他们聊聊天,安慰那些等得急躁的家属们。
直到有一天,意大利的留学实习生推着病床往icu病房里赶,不小心将患者的堆积的物品撞翻在地上,洒了满走廊的汤汤水水,导致年轻的实习生彻底爆发了。
被撞翻物品的是一位四十五岁的中年大叔,因为找不到纸巾,慌张的就用自己的衣服去擦地上的汤水,嘴里不断说着对不起。
这名来自意大利的留学生并不能理解,ICU有严格的规章制度,为什么中国的重症监护室外会跟菜市场一样乱,永远拥挤着家属。
李护士长并没有责怪他,让护士们帮家属收拾好东西后,也并没有驱赶。这个意大利的留学生认为这是极为不合理的事情,告到了顾言那。
顾教授耐心听他用意大利语说了长篇大论后,只是笑了笑。
可是接下来的那番对话,却让在场的实习生难以忘怀。
顾言说,等你病倒在ICU里,生死不明时,难道你的父母会冷静的坐在家里吃着水果看着电视剧聊着天?
我们作为医生,当我们承认患者所患的癌症是现代医学无法治愈时,对那些陷入悲痛的家属们给予哪怕一杯热水的援助或者安慰,其社会意义,将远远超过其“治愈”的意义!
因为医生,无时无刻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单个的病人个体,而是人类这个庞大的物种!
最早提出这种做法的是美国一位叫特鲁多的医生,在他留下的墓志铭上所写到:“To Cure Sometimes,To Relieve Often,To Comfort Always。(有时治愈,常常帮助,总是安慰。)”
往后的许多年,无数医生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。而这位创办了美国第一所结核大学的医生,最后也死于结核病,但他的一生,却让那个年代,无法救治的结核病人,看到了希望。
患者家属不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医疗,他们只会对医生寄语很高的希望,可他们也忘记了,医生也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,而不是神。
他们也会生病,也会死亡,面对束手无策的癌症时,他们也会懊恼,也会哭泣。
所以,当你告诉躺在ICU里的昏迷不醒的患者,你的妻子,你的爸爸妈妈,你的儿子女儿,他们就在ICU外面等着,等你醒过来与他们相见时,这句话给予患者的鼓励,要往往大于一切医疗救治手段。
因为他们并不是孤身一人去战斗!
他们,在这个世界上,也还有相见的人去见!
这就足够了!
…………
早上九点半,骨外的周主任与许芳琴副主任确定好了截肢方案,家属也签了字,林晓亲眼瞧着许婷婷被推进了手术室。
过了今天,这个15岁的女孩,就要与她的左腿彻底告别,往后余生,她将面临着比常人要困难多的生活与挑战!
今天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做出的选择,要比选择让自己死亡更加艰难!
但老天爷是公平的,这世界上的雨下给富有的人,也会下给贫穷的人,下给正义的人,也会下给邪恶的人。
这个姑娘的往后余生一定会更加精彩,也许,在未来某个时间,某个路口,她还会遇见那个一见钟情的男孩子。
而昨天晚上,林晓值班时,无意中看见许婷婷的爸爸陪了自己的女儿一宿,那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哭的泣不成声,他给女儿看了残疾人奥运会田径冠军的视频,那个高位截瘫,坐在轮椅上向全世界上证明自己是Winner的女孩。
他告诉自己的女儿,失去了一条腿,并没有什么,无论她做什么样的选择,父亲都会始终站在女儿的身后,给予她坚定的支持!
最后,解开了心结的父女两人抱在一起痛哭。
许婷婷说自己以后就算不从事体育,也会勇敢起来去面对以后的生活。
这句话,是爸爸教给她的!
林晓望着手术室关闭的门,绿色的灯变成了红色。
也许那句话说得对,明天与意外,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,所以,请你努力充实的过好每一天才行。
离开手术后后,林晓回到了C区病房,刚开门休息室的门,微·信群里就收到了一大堆的信息。实习生的微·信群里彻底炸开了锅。
群里有人还发来了视频,某个女演员来仁和了,不过群里炸开了锅却是因为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孩,确诊的是乳腺癌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